“二十四节气”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,较为客观地体现出气温、降水、物候诸方面在四季中的阶段性变化,对于认知天人关系,进而帮助人们妥善安排农业生产、生活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。“清明”,即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,时为仲春与暮春之交,约公历4月5日前后,前承春分,后接谷雨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清明又演变为集上巳、寒食等节俗内容为一体的节日,也就成为了唯一被列入中国传统节日的节气。

“清明时节,麦长三节”,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,油菜已经盛花,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。此时,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。北方的旱作、江南早、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,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。这一时期,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,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,民谚说:“清明谷雨两相连,浸种耕田莫迟延。”
清明节气虽已进入四月,但天气仍然变化不定,时有寒潮过程出现。忽冷忽热,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、林、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。抓好了春耕生产,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就有了扎实基础。期间应注意备好肥料、农药等生产资料,注意施好、施足基肥,要以有机肥为主,且抓紧时间移栽秧苗。同时清明节前后要重点抓紧蔬菜播种、育苗、定植加强棚栽蔬菜的田间管理。